全球薪資差距再度引發關注。《CEOWORLD》雜誌最新公布的「2025 年各國稅後平均月薪總額」調查顯示,瑞士以每月 8,218 美元(約新台幣 24.7 萬元)高居世界第一,亞洲四小龍中僅新加坡擠進前十,而台灣則以 1,870 美元(約新台幣 5.6 萬元)排名第 41,敬陪末座,甚至不及澳門與部分歐洲國家。
全球薪水排名前十名(2025 年)
根據《CEOWORLD》調查,2025 年全球稅後平均月薪最高的國家依序為:
國家 | 平均月薪 (USD) | 平均月薪 (新台幣) | 排名 |
---|---|---|---|
瑞士 | 8,218 | 約 247,000 | 1 |
盧森堡 | 6,740 | 約 202,000 | 2 |
美國 | 6,562 | 約 197,000 | 3 |
冰島 | 6,548 | 約 196,000 | 4 |
挪威 | 5,772 | 約 173,000 | 5 |
丹麥 | 5,749 | 約 172,000 | 6 |
加拿大 | 5,188 | 約 155,000 | 7 |
愛爾蘭 | 4,729 | 約 141,000 | 8 |
荷蘭 | 4,688 | 約 140,000 | 9 |
新加坡 | 4,457 | 約 133,000 | 10 |
多數高薪國家集中在歐洲與北美,亞洲僅有新加坡入榜。
亞洲四小龍薪資對比
在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遙遙領先,其次是香港與韓國,台灣則敬陪末座:
國家/地區 | 平均月薪 (USD) | 平均月薪 (新台幣) | 全球排名 |
---|---|---|---|
新加坡 | 4,457 | 約 133,000 | 10 |
香港 | 3,177 | 約 94,800 | — |
韓國 | 2,287 | 約 68,500 | 30 |
台灣 | 1,870 | 約 56,000 | 41 |
房市專家何世昌指出,台灣不僅落後三小龍,甚至低於澳門(2,221 美元)、愛沙尼亞(1,879 美元)、捷克(1,877 美元)等國。
為何薪資高低差距如此大?
調查指出,高薪工作多集中在金融、保險、電力、採礦、資訊科技、零售與教育領域;反之,行政支援、旅館與建築業屬於低薪產業。
此外,全球薪資比較還必須考慮通膨與購買力差異,尤其疫情後的供應鏈中斷與地緣政治衝突,對經濟與薪資都有重大影響。
台灣 vs 日本、韓國:GDP 與薪資落差
何世昌特別比較台灣與鄰近國家的差距:
-
台灣:人均 GDP 約 34,426 美元,稅後平均月薪 1,870 美元
-
日本:人均 GDP 約 33,956 美元(略低於台灣),但稅後平均月薪高達 2,583 美元,比台灣多 713 美元(約新台幣 2.1 萬元)
-
韓國:人均 GDP 約 36,132 美元,稅後平均月薪 2,287 美元,同樣高於台灣
他認為,台灣租稅負擔率雖比先進國家低,但稅前薪資並不高,政府應積極思考如何大幅提升全民薪資所得。
購買力與生活成本的另一面
雖然瑞士、盧森堡、美國等國薪水高,但生活成本也高,實際購買力可能被削弱。相反地,一些中等收入國家,由於物價與房價較低,薪資雖不算高,但生活壓力相對小。
這也是為何在國際比較薪資時,必須同時觀察 PPP(購買力平價) 與 房價收入比 才能全面反映生活品質。
生活成本 vs 薪資效益:更公平的比較方式
根據 Numbeo 數據,生活成本排名前幾的國家包括:
-
瑞士(106.8)、冰島(94.5)、新加坡(85.3)、丹麥(74.1)
購買力比較(以美國為基準)
以美國為例:
-
瑞士生活成本高出約 26%,但收入僅高出 15%,因此購買力反而低約 9%。
城市層級對比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Mapping the World’s Prices」2025 報告:
-
美國大城市如紐約、波士頓、舊金山的生活成本,已接近瑞士如日內瓦與蘇黎世的水準。
小結與觀察
-
全球薪資前十名 幾乎被歐美國家壟斷,亞洲僅新加坡入榜
-
台灣排名第 41 名,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
-
GDP 與薪資不一定正相關,台灣雖人均 GDP 高於日本,但薪資仍落後
-
未來遠距工作與產業轉型,可能改變薪資版圖
何世昌直言:「如何大幅提升全民薪資所得,真的需要政府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