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地震時怎麼辦?相信大家都會收到國家級警報,加上台灣處在地震頻繁的位置,教育部也釋出 9/21「地震防災日」地震防災知識宣導,讓更多人了解地震防災因應方法。本篇文章將整理地震防災知識,以及防災避難包需要準備什麼,提供給大家參考。
地震警報延伸閱讀》我家在地震斷層帶附近嗎?台灣活動斷層網幫你查(手機也能用)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教育部表示,地震時有 1/3 的死因是『顱內損傷、頸骨骨折致死』,所以地震當下應優先「保護頭頸」,盡可能將頭部壓低,然後將全身縮到最小。
根據統計,地震時最容易受傷的主因是『非結構性威脅』,像是四處飛落的家具、物品與玻璃碎片,而非房屋倒塌下陷這類的結構性傷害。
教育部強調『請優先避免這些傷害』,所以地震發生當下要優先找掩護,避免傢俱砸傷自己。
地震延伸閱讀》地震房子有聲音會倒塌嗎?5招檢查房屋結構與裂痕
為了避免傢俱、物品碎片砸傷自己,所以地震當下應先保護自己避免受傷,而非優先開門。教育部強調:『先想避難、再想疏散』,當下應先避免受傷,再思考如何逃生。
地震時也無需找『黃金三角』,因為在地震當下根本無法預測黃金三角在哪裡,所以要記得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延伸閱讀》地震房子有聲音會倒塌嗎?5招檢查房屋結構與裂痕
(教育部宣導地震防災知識,來源:教育部)
在地震跟餘震結束後,大家可以優先確認是否有地震複合災害的應變,像是水、電、瓦斯管線是否破損?或是是否能正常使用。
在地震、餘震後,需先留意家具是否位移、電燈電扇是否搖搖欲墜⋯⋯等,避免受傷。
再來為了避免後續還有餘震,可以確認避難出口與動線安全,像是打開門窗、注意玻璃是否破裂等等,確保逃生路線。
地震後須避免使用電梯,若餘震不斷也可以先行移動到空曠空間,避開危險設施。
(教育部宣導地震防災知識,來源:教育部)
除了上述地震當下、地震餘震後的防災知識,在地震前的防災準備也非常重要喔!所以接下來要介紹『地震防災避難包』,以及教育部建議防災避難包需要準備的物品。
若需要關於地震防災避難包的詳細說明,可參考:地震包有用嗎?地震包要準備什麼食物?消防署推薦地震包清單
(教育部宣導地震防災知識,來源:教育部)
更多地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