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對中貿易戰,雖然強調「對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但實際上卻可能對美國自身造成更大的經濟傷害。文章指出,川普關稅政策不僅未能有效制衡中國,反而加重了美國消費者與產業的負擔。
延伸閱讀:美國聯準會:鮑爾證實 Fed 政策陷兩難、警告「停滯性通膨」風險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川普關稅讓美國家庭支出大增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即使川普在部分「解放日」暫緩徵稅 90 天,美國的平均關稅水準仍達近 90 年來新高,形同對中產階級家庭加稅。研究估計,每個美國中等收入家庭每年可能多支出約 1700 美元,這也是多數經濟學家擔憂美國可能陷入經濟衰退的原因之一。
與中國貿易戰川普恐誤判情勢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川普錯估中國的應對能力,認為習近平將在壓力下妥協,但中國實際上早有準備,可能透過將出口轉移到第三國,或透過外交與經濟手段反制。
例如:中國可減少美國農產品與飛機的採購,或透過其他貿易夥伴獲取所需資源,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稀土」成為中國最強反擊武器
文章特別指出,美國在戰略資源「稀土」上的依賴已成國安漏洞。目前美國約 72% 的稀土供應來自中國,而其中 6 種重稀土更是全球僅有中國生產。稀土廣泛用於飛機、無人機、風力發電機與軍事設備,川普關稅若激怒中國,將面臨關鍵產業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即使美國想自主開採稀土,《紐約時報》指出這過程涉及高污染與長期許可審查,可能耗時 30 年以上。而中國則因長期投資與低價競爭,早已取得稀土市場主導地位。

川普的關切不無道理,但策略欠缺長遠規劃
報導最後強調,川普對中國供應鏈控制與貿易操控的擔憂是合理的,但解法過於粗暴。《紐約時報》建議,若改以打擊轉運行為、補貼關鍵產業、與盟友協同合作,可能會比全面徵稅更有效。
總結來看,川普的關稅行動表面上強硬,實際卻可能加劇美國的經濟壓力與戰略脆弱性,而真正受傷的,或許是他原本想要保護的美國自身。
除了關稅政策,川普也在行政命令上做了調整,像是:取消蓮蓬頭水壓限制、重振造船產業,以及放寬武器出口。川普調整這些政策的目的,除了回應美國國內民生需求,也想在國際經濟與軍事競爭中提升美國的影響力。
繼續閱讀:「讓淋浴再次偉大!」川普取消水壓限制、重振造船業、放寬武器出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