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捷運局近日公布最新捷運土地開發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啟動 88 個土地開發案,其中 64 個已完工交屋,7 個施工中,5 個設計中,並成功吸引超過千位地主參與合作開發,累計帶動超過 2,300 億元的不動產價值,也為政府節省高達 368 億元的土地取得費用。
這些開發案不只是都市景觀與機能升級的推手,更成為捷運建設經費的重要來源,逐步實現「以開發養交通」的永續城市理念。
本篇重點導讀:台北雙星進度曝光、萬大線中正站招商完成,捷運建設與房市聯手共構新生活圈
台北雙星C1/D1進度曝光,年租金收入上看18.7億

備受矚目的北門站捷運聯開案「台北雙星 C1/D1」,目前已施工至 24 樓,預計完工後將成為「臺灣新門戶‧臺北新起點」。根據捷運局估算,該案完工後預期可為市庫每年貢獻:
-
稅收:約 14.6 億元
-
分回價值:約 900 億元
-
租金收入:約 18.7 億元
-
就業機會:約 1.6 萬個職缺
這將是少數兼具商業、交通、就業與城市門面意象的黃金開發案,未來可望成為北市新地標之一。
萬大線中正紀念堂站「捷四案」完成招商,投資額達 38 億

捷運局也指出,今年 5 月完成招商的「萬大線中正紀念堂站捷四案」,預計引資達 38 億元,主打「中正風華・南門地標」概念,將打造結合住宅與智慧綠建築的新型開發案,並補強南門市場與古蹟商圈周邊發展。
綜效發酵!捷運共構開發帶動區域轉型

目前包含以下開發案,均屬於捷運站體共構開發,兼顧住宅、商業與交通功能:
-
忠孝復興站 SOGO 復興館:百貨+轉乘的經典範例
-
蘆洲站徐匯廣場:蘆洲地區核心商業聚落
-
三重站潤泰 CITY PARK(未來完工):三重新生活圈與住宅供給重鎮
這些開發案不僅提供便利轉乘空間,還結合學區、購物與住宅需求,成為當代都市人最重視的「一站式生活模式」。
為什麼土地開發對房市重要?
捷運局強調,土地開發已成捷運建設的重要支柱,相較於傳統徵收方式,地主可保有部分土地權益並參與分潤,投資人則能進場開發、轉售與經營,而市府則能透過租售收益回收建設成本,達到三方共贏:
角色 | 獲益方式 |
---|---|
地主 | 保有產權、分回建物、免徵收 |
投資人 | 開發利潤、後續經營收益 |
政府 | 減少支出、回收租金與稅收收入 |
北市捷運 88 處共構住宅地圖
北市捷運局官方資料確實指出,截至目前已有 88 處捷運共構土地開發基地,內容如下:
-
64 處已完工交屋
-
7 處施工中
-
5 處設計中
-
12 處正招商或進行前置作業,包括北環段的 Y20、Y21 和 Y23 站

小結:捷運開發不只是交通建設,更是城市升級引擎
從北門到中正、從三重到蘆洲,台北市正透過捷運建設與土地開發聯手,打造一座永續而高效的新城市。不只是通勤更方便,更讓居住與投資價值同步升級。
未來北環段 Y20、Y21、Y23 等基地也正積極招商中,果仁家將持續追蹤捷運聯開與房市發展的第一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