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的過程中,建商與代銷人員或是房仲,為了要拿到更多的利潤,總是會搬出各式各樣的「話術」來幫自己的物件拉抬價格,但 PTT 鄉民們就提醒,千萬要注意這幾個買房注意事項,包含實價登錄的時間差、車位大小落差、「送傢俱」這種話術,都可能讓你輕易上鉤。
為了賺到更多利潤,現在建商與代銷還有房仲,都會對著消費者使出這種話術,讓消費者上鉤。但是 PTT 鄉民就提醒大家,有些看似很「香」的條件,其實都暗藏風險。現在就來看看買房注意事項裡,該注意的商人話術有哪些。
現在許多建商在賣預售屋的時候,都會打出「買房送家具」、「一卡皮箱可入住」、「送裝潢」之類的話術,讓消費者覺得好像省了一大筆錢,因此心甘情願的簽約。
但實際上有沒有真的賺到?這可很難說。送的家具合不合用、裝潢是否符合需求這些都是問題,搞不好到最後自己還得花一筆錢來處理掉這些「贈品」,反而得不償失。
若當初在簽約時,賣方有提供要送家具,建議都要在合約上標記清楚包含品牌、規格、型號之類的訊息,以避免未來的消費糾紛。就算是使用代替品,也是要在簽約前都在合約上列出,以免未來產生誤差。
在實價登錄 2.0 上路後,包括仲介費,裝潢費,或內含家具、家電,也都要求必須詳細列出,如果資訊不清或是申報價格不實,最高可罰 15 萬,對消費者來說多了一層保障。
雖然說實價登錄系統非常方便且讓交易更有保障,但是實價登錄系統仍有無法避免的缺陷。
有些建商會透過人頭或是其他方式,來進行「作價」,將其中幾戶的價錢登錄為高價,並用這個登錄的數字來跟消費者談價格,就如同外面商家常用做法:先標原價,在使用打折來吸引你的目光,其實店家還是賺。
而實價登錄的揭露時間也成為建商會利用的漏洞,依照現行法規規定,成屋的實價登錄從成交到揭露大約要 3 個月時間;預售屋的話得等到全案完售或是代銷結束委售契約後,才會登錄實價登錄資訊,時間可能長達一兩年,這時間差就容易被建商拿來利用,製造出各種價錢上的「假象」。
有時候民眾自備款不足,建商就會慫恿消費者簽 AB 約,名義上可以幫助消費者拉高銀行貸款成數,實質上業者則可以透過實價登錄系統來登入較高的價格,來讓整體的成交價提高。
透過「AB 約」,買方可以藉此來貸到較高成數的房貸,未來想轉賣可能還省下房地合一稅;對於建商來說,此種手法也能變相營造較高成交價,混淆之後的有意出價的買方。
但這種方法實質上已經違法,倘若此種行為若被銀行發現,溢貸的部份將會被追回,且恐觸犯《刑法》中「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使實價登錄有造假嫌疑。
實價登錄制度上路後,也發現有許多建商會將「車位面積」及「車位價格」與房屋本身總價登錄在一起,導致消費者無法正確拆算出來房屋與車位的分別價錢,也給了建商動手的機會。
依照《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規定,通常車道面積會分到車位內計算,由車位持有者共同分攤,因此車位登記坪數面積會從 6~7 坪到 12~15 坪都有。但由於不少建商會把車道、車位灌到大公,變成所有住戶共同持有,讓沒有買車位的住戶也得負擔費用。
若在實價登錄系統中沒看見分別列出的車位價格與面積,建議要向代銷業者詢問詳細尺寸與規格,並可以參考同社區其他車位的交易價格與面積來自行估算。另外也可以透過網路,查詢周邊區域停車位的資訊與價格,來了解自己的物件價錢是否合理。
延伸閱讀》用實價登錄 App、網頁查詢你家的房子現在價值有多少
無論是房東、房仲、建商或是代銷人員,為了賺錢總是會使出各種話術來吸引買方,這種時候一定要忍住,別因為這些好聽的話而一時昏頭就買下去,該做的實價登錄查詢、網路查詢評價都還是該做,也不要踩到法律紅線,以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