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漏洞不斷,申報成交價可能只是幌子

從 7 月 1 日正式實施至今已過了四個月,實價登錄卻傳出越來越多漏洞與問題,還有業者抓到漏洞來「報高」,藉此抬升自己的買氣與身價。這個針對預售屋的新型實價登錄,為什麼會一直傳出問題呢?究竟是法規規定的不夠嚴謹,還是業者真的「太會」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實價登錄的漏洞,讓你在查詢實價登錄之前,也可以先有個底,知道哪些消息是真的可信。

👉 我們現在也有臉書粉絲團社團囉!一起加入我們吧!👈

實價登錄不停傳出紕漏,申報的成交價不一定是真的

實價登錄系統在今年 2.0 版本上線後,更加收緊了對於預售屋的相關條例,意在要讓消費者可以藉由這樣一個公開的系統來查詢各種申報資料、價錢等等,讓交易更安心。但是卻也發現實價登錄的漏洞很多,開始出現了許多「不真實」的申報成交價,也讓建商有機會可以藉由漏洞來提高自己建案的「身價」,反而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實價登錄頻傳漏洞,高報成交價成業者手段

Credit: Job Spin

《蘋果新聞網》不久前才有一篇報導,採訪地政士全聯會的理事長,該採訪中,蘇理事長就表示在實價登錄 2.0 上線後,就出現了建商跟消費者在買賣契約上備註了「保留款 100 萬為交屋款」這種字樣,但實際上買方根本沒有付這一筆費用,但建商卻在申報實價登錄時,把這 100 萬的「虛款」加了進去,讓自己的建案在實價登錄系統上看起來價格更高,藉此有機會墊高身價。

在該篇報導中,地政士全聯會的理事長也表示目前的法規根本無法及時修正這樣的落差,也無法及時查核或開罰,導致建商們可以輕易的做假資料,消費者也容易讀到錯誤的行情價。

他們也建議在目前官方還無法修正這樣的問題的情況下,建議消費者可以多多透過其他管道查詢房市資訊,藉此作統一評估,而政府則應該落實查核,抓出有問題的案件,避免賣方以此炒作房價,進而誤導消費者對行情的認知。

實價登錄漏洞頻傳,消費者容易查到假資訊

Credit: Business Advise UK

地政士全聯會理事長也提到,在現行的規定下,預售屋成交案件完成申報登錄後,契約、面積、格局若有更動,皆不屬於「申報誤漏而須更正情形」,新制也未要求申報方主動申請變更,因此,賣家僅需留存證明變更的資料等待查核,直到交屋辦理買賣移轉登記時,才需申報變動後價格、面積及格局等交易資料。

因此,就算業者被查到申報成交價是「墊高身價」的手段,建商通常也都會使用「交屋時有問題」、「價格有更動過」、「成本增加」之類的理由來做迴避,藉此規避罰則。

實價登錄不停傳出紕漏,申報的成交價不一定是真的

雖然實價登錄系統已經經過多次的變革,讓整體系統更加完善而且正確,但現在的制度下仍有漏洞,身為消費者,還是要看得更仔細,除了透過政府的實價登錄系統來查詢資訊,也可以參考各大房屋網站自行設計的實價登錄系統來做全面的查詢,並藉此抓出不合理的狀況,才是真的最保險的做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