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新聞上常常看到「預售屋解約潮」的話題,很多原本說好要買房的人,現在卻紛紛選擇「不買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寧願賠錢也要解約?這篇文章會用簡單的方式告訴你真相。
從 2023 年底開始,政府推出「新青安貸款」,希望幫助年輕人買得起房子。這個政策讓房市熱起來,很多人趁機簽下預售屋合約。
到了 2024 年,政府為了避免房價漲太快,推出了「限貸令」,讓銀行對買房的人貸款更嚴格。
結果很多人原本以為可以貸到 7~8 成,現在銀行只願意貸 6 成或更少。
舉例:
一間 1,500 萬的房子,原本打算貸 1,200 萬,但實際上只能貸 1,000 萬。多出來的 200 萬現金,多數人根本湊不出來,只好選擇放棄買房。
預售屋的合約一旦簽了,就很難改變。如果臨時想解約,買方可能:
根據法律,預售屋還沒第一次過戶前不能隨便轉讓,就算找到接手的人,建商也有權拒絕。
這些規定讓建商在這場風暴中幾乎沒有損失,反而賺得更多。
這次的預售屋解約潮提醒我們,買房不能只看現在,也要想清楚未來能不能負擔得起。
如果政府與建商不調整制度,購屋者將永遠處於弱勢。
想了解更多房市資訊與實用知識?歡迎追蹤《果仁家》:
看更多預售屋解約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