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8 月 7 日正式對台灣實施 20% 對等關稅,並採取「疊加計算」方式,讓台灣出口產品稅率大幅提高。這不僅影響農工產品出口成本,也衝擊多項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本文將帶你了解什麼是疊加關稅、台美貿易協商背景、實際影響與政府的因應措施。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什麼是疊加關稅?
所謂「疊加關稅」,就是在原本的關稅稅率(最惠國待遇,原稅率)基礎上,再額外加上對等關稅。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記者會舉例,例如:水龍頭原本關稅是 2.6%,美方再加徵 20% 暫時性對等關稅,最終稅率就變成 22.6%。對企業來說,這會直接增加出口成本,影響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而台灣出口到美國的農工產品平均元稅率是 3.3%,加上對等關稅 20%,最終稅率約 23.3%。
🌟 疊加關稅是什麼:是指在原本的稅率上,再加上 20% 對等關稅
延伸閱讀》台灣關稅公布!川普宣布調降至 20%
疊加關稅惹爭議
近期,日本與美國針對 15% 關稅協議產生分歧。美方解讀為需加在原稅率上,日本則堅持不疊加。經談判後,美國承認錯誤並承諾修正總統令。
而在台灣部分,美國 7 月 31 日簽署的行政命令明確規定,各國對等關稅(除歐盟外)均採疊加計算方式。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在 4 月時曾公開說明,對 180 個國家中貿易逆差較大的 57 國,美方會在原稅率基礎上,加徵 11% 至 50% 不等的對等關稅。
延伸閱讀》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重點、各國稅率表一次看
台灣談判進展與政府立場
行政院表示,目前正與美方針對 232 條款與供應鏈合作進行磋商,談判面臨時間緊迫、要價不確定與議題複雜等挑戰。
政府表示談判並無黑箱,基於保密協定暫不公開細節,但承諾協議達成後會送國會審議,並持續爭取降低稅率、甚至取消疊加計算方式。
延伸閱讀》台灣關稅 20% 為暫時性,加碼韌性條例預算、續拚降稅!政府記者會 4 重點整理
受衝擊產業與應對措施
行政院表示,為了減緩關稅衝擊,政府將拓展東南亞市場並引進 AI 技術協助產業升級,同時已啟動 930 億元產業支持方案,其中農業 180 億元、工業 750 億元,涵蓋金融支持、開拓市場、租稅優惠及競爭力提升,並針對特定產業提供個別支援。
受關稅影響較大的產業包括:
- 鬼頭刀與蘭花等農漁產品
- 中高階工具機,恐被日本、德國等低稅率國取代

疊加關稅是什麼?台灣關稅:總結
美國對台關稅採疊加計算,對台灣出口產業造成不小壓力,尤其是農漁產品與工具機產業面臨競爭挑戰。未來談判能否爭取降低稅率或取消疊加,將是台灣貿易政策的重要觀察指標。
最後也將本文重點整理如下給讀者參考:
- 疊加關稅是什麼:在原稅率(最惠國待遇,MFN)基礎上,再加徵對等關稅,例如原稅率 2.6%+20% 對等關稅=22.6%。
- 台灣出口稅率:農工產品平均原稅率 3.3%+20% 對等關稅=約 23.3%。
- 台美貿易現況:台灣是美國第 6 大貿易逆差國,2024 年逆差 739.2 億元,9 成來自半導體、ICT、電子零組件。
- 談判挑戰:時間緊迫、要價不確定、議題複雜;政府爭取降低稅率或取消疊加計算。
- 受衝擊產業:鬼頭刀、蘭花、中高階工具機等,恐被低稅率國取代。
- 政府因應:拓展東南亞市場、導入 AI 技術、930 億元產業支持方案(農業 180 億元、工業 750 億元)、提供個別產業支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