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坪改革惹議,實坪計價能降房價嗎?PTT、Mobile01 網友討論一次看

近期政府推動的「虛坪改革」引發社會關注,政策重點在於讓房屋銷售回歸「實坪計價」,減少購屋族花錢買到大量公共設施坪數的問題。所謂「虛坪」,就是包含梯間、大廳、車道等公設面積,雖然買房時權狀坪數看似放大,但實際可使用的室內空間卻相對縮水。本文整理 PTTMobile01 等社群網友討論。

延伸閱讀》公設有望減 5%、電梯免容積、沒車位免負擔車道,虛坪改革 3 重點出爐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PTT、Mobile01 網友對虛坪改革看法分歧

近期政府推動的「虛坪改革」引發社會廣泛討論,政策重點在於讓房屋銷售回歸「實坪計價」,減少購屋族花錢買到大量公共設施坪數的問題。所謂「虛坪」,就是包含梯間、大廳、車道等公設面積,雖然買房時權狀坪數看似放大,但實際可使用的室內空間卻相對縮水。

然而,這項改革真的能降低房價、改善購屋環境嗎?從 PTT 與 Mobile01 等社群上的留言來看,民眾對此看法分歧,有人認為這是必要的進步,也有人覺得只是換湯不換藥。

延伸閱讀》2024 最新十大無用公設排名大洗牌!網友:「第一名」都用剩下空間蓋的

PTT、Mobile01 討論(1)花錢買到空氣

許多購屋族最大的抱怨就是「花大錢卻買不到實際空間」:

  • 「進社區大門像皇宮,回到家客廳像監獄」
  • 「家裡梯間比主臥室還大,結果什麼都不能擺」
  • 「公設比我實住還大,真的很可憐」
  • 「你花錢買車位,走的車道也要分坪數算錢」

這些網友留言反映出台灣新建案普遍公設比過高的現象,不僅抬高總價,也讓消費者有被「虛坪灌水」的感覺,買到的坪數很大,但實際能使用的客廳與臥室卻小得可憐。

延伸閱讀》虛坪改革方案:改革重點、草案內容、簡報下載

PTT、Mobile01 討論(2)改革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許多網友質疑,即使名目上改成「實坪計價」,最終還是消費者要買單:

  • 「羊毛出在羊身上,建商不會吃虧」
  • 「總價不變,單價抬高」
  • 「減少公設比,結果漲管理費?」
  • 「這改革只是反映在房價上而已」

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建商可以透過「拉高單價、縮小格局」來維持利潤,實際上購屋者負擔不會減輕。

延伸閱讀》虛坪改革引熱議:建商擔憂,成本壓力導致房價提高

PTT、Mobile01 討論(3)房價只漲不跌?

房價是否會下降?是多數購屋族最關心的問題。許多人在 PTT 和 Mobile01、FB 上表示:

  • 「(虛坪改革)然後(房價)漲 10 趴」
  • 「之前雨遮不能計價,房價還不是照漲」
  • 「坪數縮小單價抬高,房價回不去」
  • 「未來預售屋直接漲 7% 以上」

不少人回憶過去「雨遮不計坪」的案例,認為房價依舊直直漲,這次「虛坪改革」恐怕也只會變成另一場「數字遊戲」。

PTT、Mobile01 討論(4)實坪計價至少更透明

也有部分網友持正面態度,認為「實坪計價」至少能讓市場更透明:

  • 「能用實坪計價確實是好的」
  • 「乾脆全面改用平方公尺計價」
  • 「至少讓買房的人清楚買到多少實際面積」
  • 「完全取消公設才合理,公設品質應交由市場決定」

這些網友認為,即便房價未必下降,但至少能避免建商用「虛坪」誤導消費者,提升比較建案時的公平性。

PTT、Mobile01 討論(5)政策只是換湯不換藥

部分網友則對改革本身充滿不信任,認為只是另一種「官商勾結」:

  • 「虛坪就是官商勾結」
  • 「這改革根本沒屁用」
  • 「遲來的正義,圖利建商,損害購屋者」
  • 「吃相難看,這是政府帶頭炒房價」

這留言反映出民眾對房價政策長期不滿,認為政府並未從土地制度、金融政策面切入,而是透過「名目改革」安撫輿論。

總結:虛坪改革只是起點,能否降房價仍待觀察

綜合 PTT、Mobile01、FB 等社群網友討論,虛坪改革最大的爭議在於:

  1. 資訊透明化:讓購屋族更清楚房屋實際可用坪數。
  2. 成本轉嫁問題:建商可透過單價調整維持獲利。
  3. 房價結構不變:多數人悲觀認為,總價不會下降,甚至可能再推高房價。

這說明了台灣房市的問題,並非單靠「坪數算法」就能解決。

果仁家觀點:房市結構問題比「坪數」更重要

虛坪改革固然是往「資訊透明」的一步,但真正決定房價的,仍是土地取得成本、金融環境以及投資需求。台灣的房價長期高漲,與公設比或坪數計算方式相比,更大的問題在於供需失衡與資金湧入不動產市場。

就算全面實坪計價,建商依然能調整價格策略,例如:縮小格局、提高單價、增加管理費,讓購屋族表面上覺得「坪數透明化」,但實際總價與購屋壓力並未減輕。

對購屋者而言,最務實的方式還是回歸到「總價」與「生活品質」的比較。除了關注建案的實際坪數,更應評估:

  1. 總價是否合理?
  2. 格局設計是否符合家庭需求?
  3. 公設是否實用?管理費是否負擔得起?

只有掌握全盤資訊,才不會被「數字遊戲」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