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房價越來越高,導致許多年輕人買不起,而房東們則是想盡辦法囤房。近年來最具爭議的議題「囤房稅」,近期因為政府出招,再度浮上新聞檯面。隨著這波囤房稅議題,政府更找來各縣市相關機構討論相關政策,而各縣市也都表態將跟進台北市的囤房稅,希望藉著這波熱潮,讓民眾更有機會成為有殼族。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與社團,獲取預售屋必備知識完整懶人包!👈
囤房稅是什麼?各縣市規定不同,台北市最嚴
隨著台灣房價不斷上漲,年輕族群買不起房,政府才開始正視囤房的問題,並在 2014 年實施囤房稅。但各縣市對於囤房稅的規定都不同,除了台北市最嚴格以外,高雄、台中、新北等大都市都採最寬鬆的政策,也讓政府召集各大都市的相關機構討論,期待於 2022 年開始有所改變,各縣市也都願意跟進。
囤房稅法規定義,最高稅率 4.68%
囤房稅的法規全名為「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只要民眾持有「一般住宅」但「非自住」的房屋,依照持有戶數的不同,分級加重課稅。持有戶數越多,稅負越重,故多半被稱為「囤房稅」。
計算方式是以持有的房屋現值,乘以持有戶數對照之的房屋稅率。
由於囤房稅屬於地方稅,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依照財政部的法令稅率,在範圍內自行設定徵收的稅率。目前(2021 年)非自住的房屋稅率為 1.5% 至 3.6%,加上「地方稅法通則」規定,地方政府實際上可調至4.68%。
目前 2021 年六都非自住房屋稅率級距 | |
台北市(2014 年開始實施) | 2 戶以下 2.4%、3 戶以上 3.6 % |
新北市 | 1.5% |
桃園市 | 2.4% |
台中市 | 1.5% |
台南市(2022 7月開始實施) | 5 戶以下 2.4%、6 戶以上 3.6 % |
高雄市 | 1.5% |
除台北市外,新北、台中、高雄等大都市均採寬鬆囤房稅率
台北市自 2014 年起實施囤房稅率,針對持有非自住用房屋兩戶以下(含兩戶),每戶按 2.4% 課徵房屋稅,三戶以上(含三戶)每戶按 3.6% 課徵房屋稅。
台南市囤房稅法案已在市議會已完成一讀,預計從 2022 年 7 月起針對持有非自住用房屋者採差別稅率,持有五戶以下(含五戶)每戶按 2.4% 課徵房屋稅,六戶以上(含六戶)每戶按 3.6% 課徵房屋稅。
其他縣市方面,目前宜蘭縣及連江縣已設定囤房稅率,宜蘭縣為兩戶以下 1.5%、三戶到七戶為 2%、八戶以上為 3.6%;連江縣為兩戶以下 1.6%、三戶以上一律為 2%。
除了上述共四個縣市以外,其他包括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 16 個縣市針對非自住屋仍採用房屋稅最低稅率1.5%。
各縣市跟進囤房稅,2022 年起向台北、台南看齊
財政部於 11月 23 日找來房價顯著波動的縣市,包括六都及新竹縣市稅捐處進行會議,建議適度採用現行房屋稅差別稅率(即囤房稅)。
高雄市表示,囤房稅方案預計會針對持有非自住房屋三戶以上訂定差別稅率,但稅率多少仍須評估;而新北、桃園、台中、新竹縣市則尚未提出具體方向,但皆會中表態願意積極跟進台北與台南,訂定適當的囤房稅率。
政府新政策鎖定囤房大戶,查囤房稅不手軟
因應台灣居高不下的房價,財政部日前也啟動「個人間房屋租賃所得專案查核計畫」,該計劃鎖定持有 10 戶以上非自住住宅的囤房大戶,進行專案查核。
根據該專案所揭露的囤房大戶,就有 1734 人,名下囤房超過 10 戶,是繼去年鎖定囤 5 戶的囤房大戶茶囤房稅之後,再度下重手。
囤房稅可能只是短暫解藥,調整稅率基準是未來方向
現在房價不斷高漲,房屋評定現值與房屋市價差距過大,造成民眾囤房成本極低,因此就算再怎麼調整囤房稅,對囤房大戶來說仍是不痛不癢。民間目前多半都認為調整稅率基準才是未來的方向,也是比較有效抑止囤房大戶持續產生的一招。
而政府目前也朝著調整稅率基準的方向開始凝聚共識,但上路時間還沒有確定。短期內囤房稅可能只是個暫時的解藥,真的要解決房價高漲的問題,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