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人生中的大事,尤其對自住客來說,找到一間適合自己的房子,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關係到未來的財務規劃。然而,許多購屋者在買房過程中遇到房仲話術、貸款問題、坪數迷思等種種挑戰。
本文根據近期編輯看房的經驗分享,整理出 「買房注意事項」,幫助你避開常見陷阱,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家。
1. 不要全信房仲,自己查證最重要!
圖片來源:Canva
在購屋過程中,房仲的職責是促成交易,但這並不代表每位房仲都會站在買方的角度考量。有許多購屋者分享過房仲誤導資訊的案例,例如:
- 隱瞞房屋歷史:例如,房屋前身是廟宇或工廠,房仲卻刻意不提。
- 誤導停車狀況:房仲保證好停車,實際上附近停車位極難找。
- 虛報實價登錄:部分房仲甚至鼓勵買方 「做假登錄」,影響市場透明度。
✅ 注意事項建議
- 查詢地籍資料:透過政府開放的地籍查詢系統,確認房屋是否有不良記錄。
- 實際觀察環境:包括交通、鄰里氛圍、停車狀況等,別只聽房仲的說法。
- 對比實價登錄:透過內政部實價登錄查詢成交行情,避免買貴。
2. 預售屋 VS. 成屋:坪數迷思要小心
圖片來源:Canva 許多購屋者在選擇預售屋時,容易忽略 「實際坪數與公告坪數的差異」,導致入住後空間比預期還小。原因在於:
- 預售屋的坪數通常不扣除牆體,實際可用空間會縮水。
- 公設比過高,例如購買 30 坪的房子,室內可能只有 20 坪可用。
✅ 注意事項建議
- 參考相似坪數的成屋:如果考慮預售屋,可以去看類似坪數的成屋,確認實際空間大小。
- 實際丈量空間:如果可以,請建商提供室內淨坪數(扣除公設與牆體後的面積)。
3. 預算不夠?你該先決定要「犧牲」什麼
圖片來源:Canva 購屋過程中,最常見的困難是 「預算有限」,這時候你需要做出取捨,決定 「要空間、要地點,還是要新屋?」
- 選擇小坪數新屋:適合想住在市區但預算有限的買家,缺點是空間受限。
- 選擇老房換大空間:適合想要較大生活空間的人,但可能需要負擔裝修費。
- 選擇郊區新房:適合想要新屋且預算有限的買家,但需考慮通勤時間。
✅ 注意事項建議
- 先釐清「自己最重視的條件」,再來選擇適合的房屋類型。
- 如果選擇老屋,要預估裝修費用,避免裝潢超支。
4. 有猶豫就不要買,理想房子不用問別人
圖片來源:Canva 許多過來人分享:「如果你還要問別人該不該買,那這間房就不適合你。」
真正好的房子,你會在 10 分鐘內就想下斡旋!
✅ 注意事項建議
- 猶豫不決,代表心裡已有疑慮,這時候應該冷靜再觀察,而不是勉強自己買。
- 適合的房子不需要說服自己,當你真的喜歡一間房,通常很快就會決定。
5. 貸款鑑價落差,可能讓你資金不足
圖片來源:Canva 銀行的貸款條件會影響你的總購屋預算,很多人誤以為 只要銀行說可以貸 80%,就代表一定能貸到這個金額,但實際上:
- 銀行鑑價可能低於成交價,導致買家需要準備額外自備款。
- 某些新成屋或熱門地段房屋,銀行不一定認可成交價,貸款額度可能不足。
✅ 注意事項建議
- 先試算貸款額度:可利用 樂居 或其他貸款試算工具,提前評估貸款額度。
- 向多家銀行諮詢:不同銀行的估價可能不同,建議比對後再做決定。
6. 裝潢費用超乎想像,預算一定要算進去
面臨工料雙漲的裝潢市場,信義居家提出,標準化設計、面料可選擇、施工較有效益的系統櫃,是相對實惠的裝潢選擇 現在裝潢費用非常高,很多人以為 「不找設計師就會便宜」,但其實 人工費才是大宗:
- 台北市裝潢需要申請許可,申請費加上修改不合規格局的費用,可能超過 10 萬。
- 工班人力費用上漲,即使簡單裝潢,基本花費仍然可觀。
✅ 注意事項建議
- 買老屋前,務必先評估「裝修費是否超過預算」。
- 如果裝修費太高,可能買新屋更划算。
7. 買房不是投資,舒適度才是關鍵
有些人買房會考慮未來轉手增值,但如果是 自住客,其實更重要的是住得舒適:
- 台北市連海砂屋都很貴,長期來看房價確實會漲,但重點是「這間房適不適合你」。
- 長期持有房產,不必糾結短期漲跌,只要房子符合自己的生活需求,就是好的選擇。
✅ 注意事項建議
- 買房時別過度糾結「未來房價」,而是先考慮 「住進去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 若以投資為目標,則需考量未來轉手可能性、租金收益等因素。
結論:買房前必做的 5 件事
✔ 查清房屋背景,避免買到問題屋。
✔ 實地確認坪數,別被預售屋公設比誤導。
✔ 確認貸款額度,避免資金不足影響交易。
✔ 算好裝潢成本,老屋翻新可能比新屋更貴。
✔ 不要糾結漲價問題,買來住得開心最重要!
買房是一輩子的決定,功課做足,才能真正買到適合自己的家!如果你正在準備買房,記得收藏這篇 買房注意事項指南,避免踩雷!🏡💰
🔍 延伸閱讀:
📌 如何看房子有沒有買貴?教你用實價登錄查詢真實的房價資訊
📌 租屋 vs 買房比較:試算工具幫你算出 20 年、30 年後價值差多少
📌租房 30 年比較好還是買房繳房貸 30 年比較好?用試算工具幫你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