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連房子也都同步高齡化,因此近年來最夯的議題就是「都更」。但都更的進度緩慢且複雜,因此也有另一個名詞「危老」的出現。但究竟「都更」與「危老」是差異在哪裡呢?要怎麼知道哪一種適合自己正在住的房子?今天我們幫大家整理出兩者的比較,讓大家可以一次看個明白。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與社團,獲取房產相關必備知識完整懶人包!👈
自高雄城中城大火後,全台灣的「都更」與「危老」相關的老屋重建的話題再度搬上檯面,許多民眾都在詢問要怎麼樣重建自己家中的老宅,或想知道都更進度到哪。但無論是危老或是都更,整個程序相當繁複且冗長,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根本看「有看沒有懂」。今天我們就整理了危老與都更兩者的差異與比較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你們。
首先是都更。
都更的基地面積在各縣市的規定都有不同,但大約都落在 1,000 平方公尺(302.5 坪)左右。以台北市為例,在不考慮周遭道路、建築線等狀況,都更基地面積至少也要有 500 平方公尺(151.25 坪)以上才能申請,但都需要由都更委員會審定通過才能進行,整個過程相較費時。
至於危老基地面積則沒有任何限制,若是基地規模較小(小於 300 坪)的建物,許多專家都建議屋主們先嘗試進行危老重建,成功的機率比較大。
基地面積要求 | |
都更 | 危老 |
至少 500 平方公尺(151.25 坪) | 無限制 |
相信大家都知道都更很多時候都卡在「同意人數比例」不足,但實際的比例是如何呢?都更其實比起危老的門檻來說比較簡單,只要同意人數超過一定比例(各地區不同,50% 到 80% 間都有)就可以申請進行都更。
而危老則需要該建物的全部所有權人同意才能申請,也就是比例必須 100%,只要有一戶表示不同意,其他住戶只能「多數服從少數」。
同意人數比例 | |
都更 | 危老 |
依地區不同,50% 到 80% 之間 | 100% |
申請程序幾乎是所有都更卡關的地方。都更因法規限制較多,雖然相較之下建商與原住戶之間的權益比較有保障,但卻有冗長的過程;都更從申請開始,不僅得先將計畫書等證明文件全部備齊,整個過程中也至少要舉行兩次以上的公聽會(通常兩次還不夠),可以說是相當「曠日廢時」。
大名鼎鼎的「台北永春都更案」:森業永春,從開始整合到推案,一共花了 19 年時間;而信義區的「昇陽信義」更為驚人,該案為「基隆路整宅都更案 B 基地」,從 1993 年、黃大洲市長任內就已開始推動,至今已將近 30 年。
反觀危老,只要取得全體屋主同意且符合危老鑑定,並與建商達成協議,即可申請建照及拆除執照。從申請到完工,一般狀況下僅需 3 個月至 2 年的時間,若是戶數少或者成員單純的公寓及華廈,採用危老方式重建反而更快。
程序時間 | |
都更 | 危老 |
可能長達十年以上 | 最快幾個月到 2、3 年內可完成 |
最後一點就是許多民眾最關心的「獎勵容積」,也就是「幾坪換幾坪」的議題。
由於土地有限,老屋重建的容積獎勵都是讓建築物「向上長」來換取更多容積;現行的容積獎勵分為兩種:法律規定的「基準容積」與建物原本的「原建築容積」。都更由於有面積限制,因此容積獎勵會稍微優於危老,以下為計算公式:
都更:基準容積 1.5 倍;原建築容積再加基準容積 0.3 倍
危老:基準容積 1.3 倍;原建築容積 1.15 倍
但危老的整體申辦時間、程序比起都更來說更為快速且便利,因此建議在申請前,可先自行或委託業者來估算,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獎勵容積率 | |
都更 | 危老 |
若符合規定且面積達 1 萬平方公尺(3,000 坪)
|
|
無論是危老或都更,都需要整體住戶一起來討論並作決定,但所謂「人多口雜」,加上都更還有政府的審核流程,因此建議大家先了解自己的住家情況,並了解兩者差異後再來決定要採用哪種方式。如果有意進行重建,可以「屋主多都更、屋主少危老」的大方向來做初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