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統計,台灣房市在 2025 年出現三個明顯現象:租金漲勢停不下來、高房價推動人口外移,以及交屋潮引爆空屋數攀升。從租屋族到購屋族,都感受到居住成本壓力正在加重。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2025 年 7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僅 1.37%,創 51 個月新低,但房租年增率已經連續 23 個月超過 2%。這意味著,即便物價漲勢趨緩,租屋成本仍持續升高。
房東調漲租金的原因包括房屋稅、囤房稅上升,以及央行升息導致房貸成本增加。更有房東因比價心理,看到類似物件租得更高、出租速度快,就順勢跟漲。
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政府租金補貼反被房東視為「可接受的最高租金」的情況,讓補貼淪為推高租金的燃料。
專家提醒,短期內租金難以回落,租屋族找房時應多比較行情,並爭取包含管理費與家具的全包價。
內政部遷徙資料顯示,2025 年上半年台北市淨遷出人口高達 33,382 人,相當於塞滿 3 座小巨蛋。最大流向是新北市(約 3.6 萬人)與桃園市(約 7 千人)。這兩地因擁有 TPASS 政院通勤月票、捷運與機捷建設,對通勤族吸引力大增。
高房價是外移的另一主因。台北市上半年新案均價每坪 121.4 萬元,新北約 70.3 萬元、桃園僅 41.1 萬元,購屋族外移成為理性選擇。不僅北市,新竹市也因新案均價逼近 60 萬元/坪,成為七大都會中唯一淨遷出的人口負成長城市。
專家分析,交通建設與房價落差正重塑都會區居住版圖,「買在蛋黃區」不再是唯一目標,更多人選擇用通勤換空間與價格。
延伸閱讀:TPASS 月票帶走一座城?上半年,台北市淨遷出人口高達 3.3 萬人
住商機構整理的內政部統計顯示,2024 年下半年全台低度使用(低用電)住宅達 91.4 萬宅,較去年同期增加約 6.4 萬宅。桃園市中壢區以 1.8 萬宅居七都之冠,龜山區年增 1,888 宅增幅最高,反映近年推案熱絡的重劃區在交屋潮後短期入住率不高。
南部的高雄市空屋數達 12.3 萬宅,年增 11,090 宅,增量居全台之首。台中市與台南市分別增加 8,630 宅、8,186 宅,也顯示中南部推案集中地區同樣面臨空屋壓力。
業者提醒,疫情後小宅供給增加,目前以 20 坪以下、屋齡 5 年內為主力產品,雖然單價較低,但購屋者仍須評估長期居住需求與未來轉手難度。
延伸閱讀:2025 空屋率最高縣市排行榜
從租金上漲、人口外移到空屋攀升,2025 年台灣房市的供需矛盾愈加明顯。租屋族承受高租金壓力,購屋族被迫轉向外縣市,而部分地區的新屋則在交屋後閒置。
這樣的結構問題,短期內難以靠單一政策解決,長期仍需增加供給、改善市場資訊透明度,才能讓更多人真正住得起、住得安心。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延伸閱讀
2025 第3季中央社會住宅開放招租!申請資格、租金與流程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