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鄰居噪音吵到快崩潰?教你一步步蒐證、投訴、自保!

鄰居噪音吵

你是不是也遇過:樓上深夜拖椅子、鄰居小孩整天奔跑、KTV唱到凌晨、狗狗一直叫……長期下來身心俱疲,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噪音問題是台灣住宅常見糾紛之一,但很多人不了解該怎麼蒐證、向誰投訴、甚至怎麼保護自己,讓對方一再無視,問題持續惡化。這篇文章一次幫你整理對付噪音的實用對策,讓你不再只是「忍耐」。

噪音屬於「擾人安寧」還是「環境噪音」?

首先你要知道,噪音分為兩大類:

噪音類型 定義 常見來源 負責單位
環境噪音 來自營業活動、機械設備、工地等 廟會、冷氣室外機、施工噪音 環保局
擾人安寧噪音 來自住戶生活行為,造成他人困擾 拖椅子、小孩跑跳、打掃聲、音響 警察局或管理委員會
  • 白天施工吵死了 → 找環保局(如果是生活噪音,環保局不管的..)

  • 樓上小孩晚上跑不停 → 找警察局、管委會

第一步:紀錄噪音、避免情緒衝突

construction-noise-time-chart.jpg

處理噪音前,不要馬上衝去按門鈴理論,這容易激化衝突,甚至反過來被對方反告。請這樣做:

建議做法

  • 錄音、錄影,清楚紀錄日期、時間與聲音內容

  • 寫下噪音出現的頻率與時間(例如:「每天晚上 10 點~凌晨 1 點持續拖椅子聲」)

  • 若有手機 app,可用分貝計軟體佐證(如「Decibel X」、「Sound Meter」等)

第二步:先禮後兵,透過管道反映

管委會,開會

當你手上有初步證據後,可依以下順序處理:

1. 社區管理委員會(公寓/大樓住戶)

  • 可協助匿名提醒對方改善

  • 有些社區會寄存證信函或開會討論是否開罰

2. 報警處理(擾人安寧)

  • 可撥打 110,請警察現場處理

  • 若屬「夜間10點至清晨6點」的擾人噪音,警方可立即告誡或裁罰

3. 向環保局檢舉(非住戶生活音)

  • 若是工地、室外機、廟會等噪音,可撥打 1999 或到地方環保局檢舉

  • 可請求派員攜帶分貝計現場測量

第三步:法律行動與自保措施

法律

若對方長期不改善、甚至反過來挑釁,建議可採以下做法:

法律途徑:

  • 民事訴訟:可依《民法第184條》請求精神慰撫金(需長期證據與嚴重影響)

  • 刑事告訴:若對方有騷擾、威脅或恐嚇行為,可依《刑法》提告

  • 請求管委會介入處分:若社區有違規管理規約,可提案處罰

自我防護:

  • 改善室內隔音(加裝隔音窗、吸音棉)

  • 儲存對話、留言、社區公告等證據,預防反告或侵害名譽

小提醒:和氣為上,但底線不能退讓

不是每個鄰居都惡意製造噪音,有些是無意識造成,例如:

  • 家中長輩習慣清晨掃地

  • 孩童活潑好動

  • 空間格局導致聲音容易放大

若對方願意溝通,能達成協議是最理想的情況。但若長期造成生活困擾,切勿因為不好意思而放任,善用法律與社區制度,是保障自己權益的重要手段。

延伸提醒:如果你是管委會成員、房東或社區住戶,也歡迎將這篇文章分享給社區群組,或用來協助建立生活安寧共識。下方我們也整理了可以直接下載放在社區公告的文件【社區生活共識】。

社區安寧生活提醒圖卡
社區安寧生活提醒圖卡,社區安寧生活提醒圖卡,適合貼在社區電梯、公告處。歡迎免費下載列印使用。圖:果仁家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