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價2600萬賣不掉,房仲卻對買方喊2680萬?他悔簽專任約

專任約

「別人賣2480萬,我開2600萬過分嗎?」桃園一名屋主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自己委託房仲專約賣房,原以為開價合理,沒想到房仲卻建議降價 300 萬至 2300 萬元,還強調「現在限貸、買氣差,不降價會拖很久」。

但真正讓他不滿的,是朋友假扮買家詢問時,房仲竟開出 2680萬的價格,聲稱可幫忙談到 2600萬,讓屋主直呼被耍了。

👉 加入我們的社群,獲取最新房市消息!
📌 Facebook 社群 | 📌 LINE 社群

雙重喊價惹爭議,屋主氣得後悔簽專約

這名屋主表示,房屋位於桃園藝文特區,參考實價登錄,去年曾有類似物件成交價為 2480萬元,因此他決定開價 2600萬。房子上架後有12組買方看屋,但都沒有下文。

房仲開始勸他降價,表示現階段市場冷清、買家貸款條件變嚴格,若不降價恐怕遲遲無法成交。

他不放心,請朋友假裝買家聯繫房仲,卻發現房仲對外開價為 2680萬,並強調「可以談到 2600萬左右」,這讓他質疑房仲誠信,並認為專約限制讓他失去了談判主導權。

專任約破解:如何轉一般約或解約,PTT 網友經驗分享

網友熱議:房仲真不老實,還是只是策略?

房屋買賣契約書審閱期

此事引起網友討論,有人認為房仲做法不夠誠實,應向屋主與買方一致報價,避免誤會。但也有網友指出,這其實是業界常見的銷售手法,高報給買方議價空間,讓對方覺得有「殺到價」,反而更容易成交。

有留言表示:「你要房仲直接說2300萬還可以再殺,買家不會覺得划算」、「現在市場就這麼冷,能成交才是重點」、「連續12組都沒出價,那就代表價格真的偏高」、「你也可以等市況回溫,但時間成本要自己承擔」。

專家解析:高報後議價是常態,關鍵在溝通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房仲通常會根據實價登錄、市場熱度與買方需求評估開價策略,屋主與房仲之間的價格認知落差時有發生。他表示,像這起案例中,屋主看見社區有2480萬成交紀錄,但不一定能直接當作基準,因為成交時間、樓層、裝潢等條件可能不同。

對於房仲對外開出2680萬、內部建議2300萬起跳的狀況,陳炳辰認為這是為了留給買方殺價空間,屬於常見操作。如果屋主無法接受這樣的策略,建議可以在專約期滿後改簽一般約,找其他仲介比價銷售。

結語:價格要談,關鍵在理解市場與買方心理

這起事件提醒想賣房的民眾,市場行情變化快,房仲的建議往往來自實際銷售經驗與買方反饋。屋主若一味堅守心理價格,可能錯失交易機會;但若對房仲做法有所疑慮,也應主動溝通,確保資訊透明。

不論是否簽訂專約,選擇信任的房仲、定期檢視銷售進度與價格策略,才能真正將房子順利賣出,達到理想成交。

延伸閱讀

仲介服務費收費標準怎麼算?仲介費可以談嗎?這篇告訴你!

房仲抽成規定:PTT 告訴你房仲仲介服務費抽成比例怎麼算

房仲業者怎麼挑?3 招教你挑到好評價房仲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房市、話題新聞或居家小知識,歡迎大家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IG加入官方 Line 帳號Line 社群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