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年前大家搶著進場買預售屋的畫面嗎?不管是蛋白區還是蛋殼區,開賣就排隊、封盤再轉賣的情況好像才剛發生。但來到 2025 年,整個房市風向早就變了。
全球政經動盪、川普關稅開鍘、台股暴跌、再加上房市信用管制上路滿半年,建商現在面對的壓力前所未有大。越來越多專家開始提醒:「現在市場真的不一樣了,買房該更謹慎選地點,也要懂得觀察讓利時機。」
那麼,蛋黃區和蛋白區,現在到底該怎麼選?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說得直接:「現在房市明顯轉為買方市場,有些區域的建商讓利壓力已經開始浮現。」意思是,過去買不到、搶不到的預售屋,現在反而是買方開始挑建案、等價格鬆動。
所以現在要選區域,不能再只看哪邊便宜、哪邊大坪數,而是要看:「這區現在有沒有修正空間?未來能不能撐住價格?」
蛋黃區也許不是最親民的價格,但絕對是抗跌能力最強的地點。像是台北市的中山、大安、信義這些核心區,或是新北的板橋、新店等熱區,不但通勤方便、生活機能成熟,而且市場接受度高,就算轉手也相對容易。
想買來保值、穩穩自住的小家庭
工作地點就在市中心的人
預算夠、又希望未來轉賣順利的買方
提醒: 雖然價格高,但這些區域很少大跌,有撐盤力道。若有建商釋出讓利,就是很不錯的入手機會。
蛋白區曾是首購族的避風港,但在 2025 年卻成了關鍵觀察區。許多位在新北外圍、桃園、新竹的熱門重劃區,現在開始出現讓利、價格修正的情況。
有家庭計畫,想住大一點空間的人
願意通勤、有交通工具的族群
自住為主,不急著轉賣的人
提醒: 蛋白區不是不能買,而是要挑對時機。別在市場還沒修正完時急著進場。
很多人會問:「那再便宜一點的蛋殼區可以買嗎?」其實蛋殼區也不是完全不能考慮,像是一些正在開發中的重劃區,如果未來有捷運、產業園區、學區等建設到位,是有機會漲起來的。
不過,要注意幾件事:
開價與中古屋價差不能太誇張
重劃區不是蓋了房子就會漲,要看生活機能跟進度
看看最近半年有沒有實價登錄成交,不然可能真的會套很久
項目 | 蛋黃區 | 蛋白區 | 蛋殼區/重劃區 |
---|---|---|---|
💡 房價狀況 | 價高、保值性強 | 中價位、部分區域開始修正 | 價格低、潛力與風險並存 |
🚉 通勤便利性 | ✅ 高 | ⚠️ 依地點而異 | ❌ 大多距離遠 |
🧃 生活機能 | ✅ 完善 | ⚠️ 部分區域待發展 | ❌ 建設尚未成熟 |
📉 房價風險 | 抗跌、撐盤力強 | 修正壓力浮現 | 套牢風險高,須觀察建設進度 |
🏠 空間與坪數 | 小坪、密集 | 坪數較大、較新 | 坪數大、房屋新,但地段偏遠 |
🔄 轉手與保值性 | 高、流通性佳 | 中等、視區域而定 | 低、轉手時間長 |
✅ 適合族群 | 小家庭、預算高、通勤族 | 有家庭計畫、有車族、自住需求者 | 超低預算族、願意等待建設者 |
買房地點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選擇,而是要看你的生活型態、家庭計畫、工作地點,還有最重要的:這間房你會不會住得久?
如果你是兩人家庭、每天通勤時間不能太長,蛋黃區還是最穩定的選擇。如果你是三代同堂、有小孩、有長輩,蛋白區會是空間舒適又實用的好選擇。
但不論買哪一區,2025 年要記得:「等讓利、觀察實價、區域行情要搞懂」,才能真正買到甜甜價,不當韭菜。
有興趣看看 2021 年當時的分析,也可以參考這篇:買房地點選擇,蛋白區、蛋黃區到蛋殼區怎麼選擇?【2021 年版】
更多 2025 房市趨勢分析,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