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正加速推動都市更新政策,行政院長卓榮泰於 10/14 表示,依照賴清德總統指示,內政部正研擬全新的「自主都更」制度,並已於明年度中央總預算中編列獎勵措施,鼓勵更多民眾參與重建。這項政策將讓老屋重建更簡單、成本更低,也有望成為推升內需的新動力。
延伸閱讀》2025 老屋修繕補助:申請條件放寬、內政部流程簡化更容易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自主都更是什麼?地主可自辦重建、不用與建商分容積
傳統的都市更新往往需要與建商合作,由建商負責規劃與興建,地主則以容積分配作為報酬。但在「自主都更」制度下,地主可以自行發起重建,不必再與建商分土地容積,可保留更多使用面積。
立法院 10 月 14 日對行政院長及相關部會首長進行質詢,行政院指出,自主都更的概念,是由地主與「建築經理公司」(建經公司)合作。
建經公司具備專業營造與金融支援能力,可協助辦理更新審定、施工及資金籌措。地主不需要付出高額成本,就能完成房屋更新與環境改善。
- 自主都更是什麼:地主可以自行發起重建,不必再與建商分土地容積,可保留更多使用面積。
政府簡化自主都更流程,不排除專法立法
為了解決長期困擾的行政繁瑣與整合困難,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政府將修正《都市更新條例》,簡化行政流程、縮短權利變換審議時間,鼓勵更多人加入都更。
此外,也不排除以立專法方式推動,使自主都更制度能夠「專業化、產業化、法制化」。未來政府將建立一套有證照的管理機構制度,讓民眾在選擇合作對象時更具信任基礎。
都更進度遠落後危老,27 年僅 1,200 件
根據立法院質詢資料,全台屋齡超過 30 年的老屋高達 550 萬戶。然而都更制度推行 27 年來,全國僅完成約 1,200 件;反觀危老重建自 2017 年實施以來,8 年內已達 4,500 件。顯示傳統都更門檻高、整合難、耗時長,一直是推動都市更新的主要障礙。
卓榮泰指出,為了提升居住品質與城市安全,政府將持續推動包括公辦、自辦及自主都更等多元方式,讓民眾能更快享有改善後的生活環境。
延伸閱讀》2025 老屋修繕補助:申請條件放寬、內政部流程簡化更容易
政府將提供獎勵、扶植業者
行政院已將自主都更列入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規劃提供相關獎勵措施。卓榮泰強調,政府目標是「讓管理機構法制化」,建立完整產業鏈,讓建經公司能成為值得信賴的合作對象,也讓地主能有更多安全與透明的選擇。
以下是 2025/10/14 完整質詢影片:
果仁家觀點:自主都更可能成老屋改建與房市新契機
從長期來看,自主都更若順利上路,將可能對房市帶來 3 項正面影響:
-
老屋重建速度加快:
不再受限於與建商協調或行政程序冗長,社區可自行發起更新,提升整體都更能量。 -
房價結構重新洗牌:
在雙北、桃園等老屋密集區,若自主都更普及,老舊公寓將因可更新性提高而具更高保值潛力。 -
產業鏈與就業帶動效應:
建經公司、金融單位、營造業者將形成新型態合作模式,有助帶動內需與就業市場。
果仁家觀察,台灣目前超過五成住宅屋齡已逾 30 年,未來若「自主都更」能結合法律、金融與技術三方資源,將成為老屋更新與房市活化的重要關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