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準會(Fed)於 10/29 再度宣布降息一碼(0.25 個百分點),將基準利率降至 3.75%~4.00% 區間,這是 2025 年第二次降息。不過,主席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暗示,這可能是 2025 年最後一次降息,顯示聯準會進入「觀望期」。
延伸閱讀》美國 9 月 CPI 年增 3%!通膨連兩月回升,聯準會降息預期不變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降息幅度確定,Fed 內部意見分歧
綜合媒體報導,10/29 降息決議以 10 比 2 通過,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張反對票立場完全相反。
理事 Stephen Miran 主張應降息兩碼,而堪薩斯聯準銀行總裁 Jeffrey Schmid 則認為不應降息,擔心通膨再起。
這種「雙向異議」在聯準會歷史上極為罕見,過去 35 年僅出現六次,上一次是在 2019 年 9 月。有分析認為,這反映出決策層對未來貨幣政策方向的分歧日益擴大。
延伸閱讀》2025 年 9 月景氣燈號:轉亮黃紅燈!AI 出口熱、股市創高,Q4 房市與消費有望升溫
鮑爾:缺乏數據、分歧加劇,未來決策將更謹慎
由於美國政府關門,導致多項官方經濟數據暫停發布,使聯準會決策面臨資訊不足的挑戰。
鮑爾在記者會上形容:「就像開車遇到大霧,你自然會放慢速度。」這意味著聯準會可能在缺乏關鍵數據的情況下採取更保守立場。
此外,鮑爾也坦言聯準會內部「意見分歧強烈」,部分官員認為應暫緩降息以觀察通膨變化,另一些則擔心就業市場疲軟。這種對立氛圍,讓 12 月聯準會會議進一步降息的機率顯著下降。
延伸閱讀》2025 日本 9 月通膨回升至 2.9%,食物與住宿費漲勢明顯、能源價格分化
聯準會政策轉折點:終止縮表、重啟公債購買
除了降息外,聯準會也在本次會議宣布 2 項重大操作調整:
-
結束量化緊縮(QT)計畫:
將於 12 月 1 日正式終止縮表,並改以再投資短期國庫券,降低整體資產的存續期間。
自高峰以來,Fed 資產負債表已縮減約 2.3 兆美元,降至 6.6 兆美元,創近五年新低。 -
重啟有限度的公債購買:
為防止資金市場流動性短缺,聯準會將有限度地恢復購債,以維持市場穩定。
延伸閱讀》美國 9 月 ADP 小非農爆冷!就業少 3.2 萬人,年底降息 2 次機率激增,影響台灣房市嗎?
專家看法:Fed 進入「觀望期」
牛津經濟公司副首席經濟學家 Michael Pearce 指出,這次降息象徵聯準會的政策轉折點。
他認為:「雖然 10 月降息的決定沒有爭議,但未來幾次會議的共識將愈來愈難取得,Fed 可能從現在開始放慢降息步調。」
市場反應也相對冷靜,標普 500 指數收盤幾乎持平,顯示投資人已預期聯準會暫緩後續降息。
果仁觀點:政策轉折期的不確定性升高
本次 Fed 降息決策顯示 2 個重點:
一是 「降息不等於寬鬆週期啟動」,聯準會在數據缺口與內部分歧下,更傾向觀望。
二是 「雙向異議」 象徵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升高,通膨與就業的拉鋸將成為未來幾個月的關鍵變數。
如果通膨再度上升,2026 年初不排除重新收緊政策的可能,投資人應關注 12 月會議前的就業與物價數據。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