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夾層屋好嗎?現在因為土地越來越少,而且土地成本跟房價也一直上漲,因此許多建商為了要讓房屋的使用空間變大,就會透過「樓中樓」、「夾層屋」的形式,來擴大房屋內的使用空間,而且也非常常見。但是這類的房屋很容易有合不合法的問題,缺點其實也不少,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夾層屋的缺點與合法問題,讓大家可以在買之前先看清楚。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與社團,獲取預售屋必備知識完整懶人包!👈
隨著建商取得土地成本提高以及房價飆漲,加上容積管制的限制,為了使房屋使用空間增大,建商常使用「彈性空間」、「魔術空間」等廣告手法,灌輸民眾買小坪數可作大坪數使用的觀念,因此市場上出現樓中樓或夾層屋等產品,而這些產品依法都有容積限制,應計入容積、樓地板面積及登記產權,對建商來說合法的划不來,因此常見建商或自行再以二次施工方式,擅自增加使用樓地板面積,違反法令規定。
在法規中有針對夾層屋的規範,住宅內是可以採用夾層設計,但是必須將夾層面積計入樓地板面積來計算容積率,因此對建商來說並不划算,所以建商在施作樓中樓、夾層屋時,很多時候都不會進行申報,並採用「二次施工」的方式來規避稽查,導致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夾層屋都是違建。
延伸閱讀 🔎 二次施工的預售屋該如何避免?3 招教你抓出二工部分
根據目前的法律,合法的夾層屋,只能在一樓或是頂樓戶出現,也就是所謂的「樓中樓」。目前法規的規定是同一樓層內,夾層面積總和不得超過該層樓地板面積 1/3 或 100 平方公尺,並且夾層的部分必須跟房屋主體同時施工,而且只要符合規定與審核,夾層屋也可以登記產權,並且隨著主建物產權移轉。
現行法律也規定,房屋挑空的高度不得超過 6 公尺,其挑空的周遭未挑空部分,上下樓層高度不得超過 6 公尺,因此若挑空高度超過 6 公尺,就必須計入樓地板面積,就會影響容積率,所以很少房子會挑空超過 6 公尺以上。
在《建築技術規則》中有提到,住宅及集合住宅等類似用途的建築物,地面一層樓高度不得超過 4.2 公尺,其餘各樓層的高度不得超過 3.6 公尺,因此目前新建案若要挑高,僅剩樓高 3.6 公尺的住宅,且多集中在超過一百坪以上的豪宅或是小坪數的首購大樓。不過由於樓高僅剩 3.6 公尺,因此若是再做夾層屋,樓高就會過矮,導致居住起來的壓迫感增加。
但由於商場與辦公室這種空間,就不受樓層高度限制的規定,所以反而很容易在這類型的建築內看到夾層屋、樓中樓。而且也有一些建商會將這種空間改成住宅來使用,這狀況就屬不合法,一但被檢舉就得拆除。
由於夾層屋、樓中樓這種類型的房子,很容易是沒有通過查核的違章建築,因此若打算要購買夾層屋,一定要確定該房子的合法性。
除了可以要求建商出示主管單位的核准證明以外,也可以查詢該夾層是否有辦理產權登記,因為通常只要是不合法的夾層屋、樓中樓,都無法登記產權,這些是自保的方法,一定要特別注意。
而且也因為夾層屋的非法行為實在太過普遍,政府也依據《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做出明確規定,告知建築業者「違規夾層」不在室內裝修範圍內,業者得在法令的規範下從事室內裝修的行為,且對於挑空或挑高建築物使用執照的申請也會嚴格審查,並列管定期追蹤檢查,若有擅自加設或擴大樓地板面積者將嚴格取締;而且二次施工的部分責任規屬於買方,有即報即拆的風險且無法要求原建商進行任何賠償,身為消費者也要特別小心。
其實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夾層屋,樓中樓,都是屬於違法的二工產品,只要被檢舉就會被拆除,只是目前相關單位多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建議大家若真的想要買這種類型的房子,還是挑選有合法登記產權的物件,才能夠保障自己的居住安全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