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央行揭房市控管 4 大成效:房價預期降溫、房市貸款略減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將於今日(5/21)邀請中央銀行與財經單位,報告「房屋稅 2.0 課徵亂象與信用管制對房市影響」。央行於昨日(5/20)搶先公布書面資料,指出過去幾年對房市的信用管制措施已見初步成效,房市交易明顯降溫,銀行放貸也不再寬鬆。

四大控管成果逐漸浮現

根據央行報告,自 2020 年 12 月起,已針對房市進行七次信用管制調整,並於 2023 年 8 月啟動道德勸說,要求銀行於 2024 年第 4 季至 2025 年第 4 季,主動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以下是目前觀察到的四大成效:

貸款成數下降,銀行審慎授信

銀行針對房貸申請的貸款成數開始收緊,讓買方無法再以極低自備款進場,購屋門檻提升。

房市交易轉冷,看漲預期下降

整體房市交易量明顯減少,民眾「房價只會漲」的心理預期逐漸轉為保守。

不動產貸款增速放緩

雖然總額仍高,但與以往相比,銀行對不動產部門的資金投入增速有所減緩,顯示資源正在重新分配。

銀行貸款集中度下滑

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自 2023 年 1 月的 37.64% 降至 2025 年 3 月底的 36.89%,風險集中情形略為緩解。

不動產總貸款仍創新高,央行不敢鬆懈

不動產總貸款仍創新高,央行不敢鬆懈。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雖然房貸占比下降,但房市貸款總金額仍持續上升。2025 年 3 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餘額達 14 兆 6,397 億元,比 2024 年底成長 829 億元

央行也指出,從 2020 年實施信用管制以來,不動產貸款餘額的成長幅度仍高於其他類別的放款,例如:

  • 與 2018 年 9 月相比,不動產貸款成長 66.94%

  • 與 2020 年 10 月相比,不動產貸款成長 42.05%

  • 相對來說,非不動產的放款僅成長 50.05%36.24%

這代表,即使已管控多年,銀行資金仍過度流向房地產領域

銀行逾放比率低,風險尚可控

央行也提到,購屋貸款的「逾放比率」目前僅為 0.07%,遠低於整體貸款的平均值 0.16%,而建築貸款的逾放比率則為 0.16%,目前信用品質尚可接受。

首購族需要關注的三件事

對於首次購屋的消費者來說,央行這份報告透露了幾項重要訊息:

  1. 房市交易量下滑,議價空間可能變大

  2. 銀行貸款條件趨嚴,需準備更高自備款

  3. 房價不再只漲不跌,購屋風險需自行評估

後續仍有調整空間,央行持續監控

央行表示,未來將繼續追蹤銀行的不動產貸款狀況,並視實際發展情形,檢討是否需再強化信用管制,目的是確保金融穩定與房市健康發展。

更多信用管制新聞

h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