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房價時代,年輕人為了擠進房市不惜背負巨大壓力。近日一篇關於購買預售屋的發文在 Dcard 板引發熱議,原 PO 表示自己只夠付 1350 萬總價房屋的 10% 簽約金,一付完就幾乎歸零,但打算靠壓縮生活開銷,每月只花 1 萬元,來存下後續工程款與交屋款。
這樣的「超前購屋」作法,引來網友兩派激辯,一方認為拼一把才能有房,一方則提醒風險極高,可能讓人生陷入財務困境。
多數網友對這種零存款硬衝的策略感到憂心,紛紛提醒原 PO應審慎評估風險與現實狀況:
「1350 萬房子,交屋前還要再準備 200 萬,自爆了,支出佔薪資 30% 就是極限。」
「你以為三年 220 萬是輕鬆存?每月要存 6 萬多,完全不現實。」
「過來人提醒,金流壓力地獄級,單身還勉強,成家後絕對崩潰。」
「真的那麼急嗎?多存一年比較安全,現在房市不是你不買就買不到。」
甚至有人直言,若銷售人員知道你完全沒預留緊急資金,「有良心的代銷根本不該賣給你」。
然而,也有少部分網友表示理解與支持,認為現在不買,以後可能更買不起:
「只能這樣幹,衝了!你不買,漲上去就更難了。」
「總價比較低的案子,我也是簽完約就零存款,撐一下還是過得去。」
「如果是單身,有家人後援,有機會就拚。」
這類網友多半是「過來人」或已走過類似歷程的年輕人,強調「機會來了先卡位」,但也坦言生活會非常吃緊。
這篇討論文章反映出台灣年輕購屋族的普遍焦慮:擔心晚買房會買不起,又怕提前進場財務吃緊難以承擔。一方面市場不斷釋出「預售轉手潮」與「交屋壓力大」的警訊,另一方面仍有人選擇硬著頭皮上車,只求「先有再說」。
專家建議,無論是預售屋或中古屋,自備款與緊急預備金都應納入計畫,才能避免簽約後陷入「現金斷鏈」的風險。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更多買房必備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