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基泰建設以 125 億元出售「基泰忠孝大樓」,創下當年最大商辦交易。但在 2 年後這筆交易案卻宣告破局。基泰建設 2025 年 9 月 1 日公告,因買方未能支付第三期價金,依合約沒收 6.25 億元違約金,成為台灣不動產買賣史上最大違約案例。
延伸閱讀》「基泰忠孝」125 億元火速成交!專家點出 3 大市場條件是關鍵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基泰忠孝大樓交易背景
2023 年 10 月,基泰建設公告出售子公司君匯開發與京匯開發持有的「基泰忠孝大樓」。
該大樓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 78、80、82 號,基地面積 448.31 坪,建物 8,203.94 坪,樓高地上 37 層、地下 6 層。
交易金額高達 125 億元,原本預估可帶來 約 50 億元處分利益,並刷新當年度商用不動產紀錄。
延伸閱讀》「基泰忠孝」125 億元火速成交!專家點出 3 大市場條件是關鍵

基泰忠孝大樓交易破局,違約金創紀錄!
2025 年 9 月 1 日,基泰公告買方未能如期支付第三期價金,依協議沒收 6.25 億元已付款,成為台灣上市櫃公司史上金額最大的違約金。
值得注意的是,自交易宣布以來,基泰遲遲未辦理過戶,也未將此交易入帳,如今終於正式宣告失敗。
延伸閱讀》【基泰忠孝大樓】基泰忠孝地址、基泰忠孝出售、PTT 討論基泰忠孝
市場層質疑巨額資金
基泰忠孝交易宣布當時,市場曾質疑「自然人能否一次拿出 125 億元」。商仲業者更估算,大樓 3 樓以上辦公室每坪單價達 150 萬元,創下商圈紀錄,當時在市場討論度極高。
此外,2022 年基泰建設也曾以 65 億元出售台北市鄭州路「國產實業大樓」,網傳買家是李姓與賴姓自然人,市場懷疑李姓買家就是李承晉,但並未獲基泰證實。

果仁家觀點
這起基泰忠孝大樓交易案突顯台灣商辦市場的 3 大警訊:
- 資金真實性問題:當年買家身分成謎,如今證明資金履約能力不足。
- 價格泡沫疑慮:每坪 150 萬元的紀錄價,如今看來缺乏支撐。
- 交易透明度不足:大型交易買方資訊未公開,導致市場炒作與風險升高。
對投資人而言,除了看地段與價格,更需重視買方履約能力與交易透明度,才能避免「大案變違約」的風險。
基泰忠孝大樓交易:總結
「基泰忠孝大樓」原本是台灣商辦市場的指標交易,如今卻成為最大違約案例。最後也將本文重點整理如下,給讀者們參考:
項目 | 說明 |
---|---|
基泰忠孝交易背景 | 2023 年 10 月,基泰將「基泰忠孝大樓」以 125 億元賣給自然人,為當年最大交易。 |
基泰忠孝大樓資訊 |
|
違約結果 | 買方未付第三期價金,基泰沒收 6.25 億元,創史上最大違約金。 |
市場觀察 | 當年交易透明度低,每坪單價 150 萬元,引發質疑。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