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交屋、看屋要注意什麼?專家提醒三大關鍵

農曆七月看屋,農曆七月看屋

每逢農曆七月,台灣民間習俗認為是「鬼月」,不少人忌諱在此時搬家、看屋或交屋,導致市場交易氣氛偏冷清。不過,對於已經簽約的買方或賣方來說,交屋期程往往無法任意延後,反而需要在這段期間更加留意細節,避免產生爭議。

民俗觀念與房市現實

為何鬼月常被避開?

傳統上,農曆七月被視為不適合動工或遷居的時機,因此部分買家會刻意避開進場。

合約責任不可忽視

房市交易牽涉契約履行,一旦合約上載明交屋日,若單方面延宕恐涉及違約責任。專家建議,若因習俗因素想調整交屋日期,最好透過雙方協商,並簽訂補充協議,以書面方式保障權益。

交屋流程別輕忽

交屋,成交

點交與檢查要確實

即使在鬼月交屋,標準流程仍不可馬虎。包括檢查屋況、確認水電瓦斯費是否結清、房屋稅與地價稅繳納情況,都是必須逐一核對的重要環節。

避免事後糾紛

若交屋後才發現問題,不僅增加糾紛,還可能衍生額外修繕成本。

看屋反成議價好時機

買氣冷清的優勢

由於鬼月市場買氣偏淡,實際前往看屋的人數明顯減少,買方在此時出手,往往有更大的議價空間。

注意價格背後的風險

屋主為了加快成交,可能願意讓利。但提醒購屋族,即使價格誘人,也應仔細檢查屋齡、結構、漏水情況及產權登記,避免因一時衝動而忽略長期風險。

果仁家觀點

建議,果仁觀察

從房市數據來看,每到農曆七月,確實會出現短期交易量下滑,但全年成交並不會因此大幅改變。換句話說,鬼月只是「時間點上的冷清」,並不會影響整體房價走勢。

對買方而言,若能把握這段淡季,反而有機會在議價上取得主動;對賣方而言,則需更重視屋況與合理定價,才能吸引有限的買氣。

小結與延伸閱讀

總體來說,農曆七月確實帶來心理上的影響,但房屋交易仍以合約、資金與屋況為核心。若能掌握程序,善用市場相對冷清的氛圍,反而可能增加買方主動權。

👉 延伸閱讀更多交屋與看屋完整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