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住宅是什麼?和青年社宅有什麼差別?一張表搞懂台北市社會住宅分類

幸福住宅是什麼?和青年社宅有什麼差別?一張表搞懂台北市社會住宅分類

台北市政府推動社會住宅多年,除了大家熟悉的「青年社宅」,還有一種名為「幸福住宅」的家庭友善型社宅。雖然這兩者都是政府提供的平價租屋選項,但申請資格、房型配置與租期條件都有所不同。

以下整理一份實用對照表,幫助申請人快速分辨哪一種社宅最適合自己。

青年社宅與幸福住宅差異比較

項目 青年社會住宅 幸福住宅
定義 提供給一般市民或在台北就學/就業青年族群的社會住宅 專為「新婚家庭」或「育有0至6歲子女」家庭設計的家庭友善社宅
申請對象 年滿18歲,設籍台北市,或在台北市就學/就業者 新婚兩年內,或育有0至6歲子女(含胎兒)者
房型配置 套房、一房型、二房型、三房型為主 二房型、三房型與部分四房型,坪數較大
代表基地 萬華青年社宅1區、松山民生社宅等 洲美社宅(北投)、萬隆站社宅(文山)、行天宮社宅(中山)、信安都更戶(信義)等
是否可領租金補貼 可,需設籍台北且符合所得標準 同上,補貼條件與青年社宅相同
基本租期 每次租約3年,最長可續租至6年 同上,但若符合資格(如子女就讀學區內國小、具特殊身分),最長可續租至12年
是否有育兒加分 有育兒加籤制度,育有兩名以上0至6歲子女者可獲得兩支籤
是否可同時申請 不可,須擇一身分與房型申請 同左,兩者不可重複申請

幸福住宅有什麼特別之處?

幸福住宅,育兒,夫妻,幼兒

幸福住宅強調「家庭友善」與「育兒支持」,空間與設計皆朝向全齡與親子生活需求發展,特色包括:

  • 公辦民營托嬰中心

  • 設有無障礙設施與較大坪數單位

  • 規劃社區活動空間、頂樓種菜槽

  • 鄰近學校、公園與醫療機構

這類住宅適合有幼兒的家庭,尤其是有兩個小孩以上者,不僅空間更充足,抽籤也享有優先權。

申請建議與提醒

  • 單身青年或剛畢業族群:建議申請青年社宅

  • 新婚夫妻、有嬰幼兒家庭:建議申請幸福住宅

  • 若符合多種身份(如育兒+低收入),仍只能擇一提出申請,且不得重複登記

你適合申請幸福住宅 or 青年社宅?

建議,果仁觀察

幸福住宅與青年社宅皆為政府推出的平價住宅政策,但設計對象與使用情境略有不同。申請前應先明確自身身分條件,確認是否符合幸福住宅的家庭條件或青年社宅的一般資格,才能正確提出申請、提高中籤與遞補機會。

青年社會住宅:適合「個人型」或「成家前期」租屋族

1. 個人或雙人生活階段者

  • 包括剛出社會的社會新鮮人、北漂青年、雙北工作者、研究所學生等

  • 通常需求為交通便利、生活機能佳、負擔得起的基本居住空間

2. 租金敏感、無購屋計畫的長期租屋族

  • 可享有穩定3年租期與可續租至6年,避免頻繁搬家

  • 若設籍台北、符合收入條件,還能申請分級補貼,租金壓力更小

3. 有共居/低干擾居住需求的人

  • 套房、一房型為主,住戶多為單人戶,居住自主性高

  • 適合希望保持個人空間、不需家庭友善機能的人

幸福住宅:適合「家庭型」、「育兒期」或「剛成家」的住戶

1. 新婚或剛組家庭者

  • 符合新婚2年內即可申請,成家初期有穩定居所,有助規劃未來

  • 空間規劃以二至四房型為主,適合夫妻或新家庭共住

2. 育有0至6歲幼兒的家庭

  • 核心對象為育兒家庭,社宅規劃設有托嬰中心、鄰近學區、親子空間

  • 抽籤設有「育兒加籤」機制,有兩名0至6歲子女者可拿兩支籤,中籤機率較高

3. 追求穩定育兒環境的家庭

  • 若子女就讀本區學校,可申請續租至小學畢業,總租期最長12年

  • 也適合低收入或特殊身分的育兒家庭,補貼與租期都更有彈性

如需了解目前是否有空戶釋出,或最新的招租進度,可至台北市政府「安心樂租網」查詢最新消息。

 

 

你適合申請哪種社會住宅?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