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老屋不裝潢,至少也要裝修汰換水電管線,買房前最好也納入修繕費用。(圖片來源藍浩勻)
在高房價時代,許多首購族、小資族轉向價格相對親民的中古屋,但購屋後的第一課,往往不是裝潢美化,而是面對看不見的老化問題。屋齡超過 20 年的中古屋,常藏有水電老舊、結構疲弱、漏水滲水等潛在風險,裝修不只是一筆預算,更關係到居住安全與生活品質。
本篇將從基礎工程、水電管線、防水、結構與通風等五大關鍵面向,帶你一次掌握裝修中古屋前最該注意的重點,避開常見裝修陷阱,讓每一分裝修費都花在刀口上,真正打造安心、舒適又保值的家。
中古屋裝修的第一要務是做好基礎工程與預算規劃,中古屋的特點是好的地點與生活機能、保值性佳,相對於新建案、預售屋多出的裝修費,雖然裝修工程繁雜,但完工後果實甜美。普遍而言,中古屋裝修每坪預算約落在 5 至 15 萬元,視屋況與需求不同而有所差異。
中古屋多為屋齡 10 至 20 年以上的房屋,部分甚至超過30年,結構老化、水電管線損壞或漏水問題普遍存在。若基礎工程未做好,後續可能面臨更大修繕成本,甚至影響居住安全。例如,漏水問題若未優先處理,可能導致壁癌或結構腐蝕;而水電管線若不更新,則可能因負載不足引發火災隱患。
評估屋況:在購買中古屋時,現場看房時未必能驗屋,但交屋時確認牆角是否有壁癌、漏水,天頂結構、外牆等現況都條列清楚,後續預留修繕費用。
諮詢專業人士:找有經驗的設計師或施工團隊,提供詳細需求並索取報價,避免後期追加費用。
預留彈性空間:由於中古屋常有隱藏問題,建議預算多留10-20%的緩衝空間。
裝修中古屋時,基礎工程是根基,切莫因省小錢而埋下大隱患。記得將預算用在刀口上,確保後續居住安心。
以下整理中古屋常見裝修項目,實際報價也因地區、材料和工期而有所不同。
各項工程項目:
水電工程:包含管線、插座、燈源、弱電增配等。
泥作工程:牆面、地坪、防水等。
油漆工程:牆面粉刷等。
拆除工程:依拆除坪數計算,需考慮垃圾清運。
木作工程:天花板、隔間、櫃體等。
系統櫃/櫥櫃/浴櫃:依據空間與需求訂製。
燈具/窗戶安裝:依個體計價。
廚房/浴室裝修:這兩項通常費用較高,尤其浴室需要整間拆除重作時。
裝修情況也依個人需求,而有費用差異,家具軟件都不算在此範疇。
輕度裝修:漏水修補、插座更換,不拆除原屋結構。
中度翻新:水管電路全面汰換,牆面泥作補強,地板鋪設PVC。
全面翻新:拆除原屋格間、格局重新分配、結構補強,破壞磁磚、重作防水。
中古屋裝修的第一序就是水電,更換水管與電路是基本功,因為中古屋的水電管線使用多年,往往存在老化、負載不足等問題,裝修時全面更新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電路安全:現代家庭用電量遠高於20、30年前,老舊線路可能無法負擔,容易引發短路或火災風險。特別是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電線芯規格多為1.6公釐,甚至更低,與當前2公釐的標準差距甚大。
水管老化:老舊水管易有裂縫或鏽蝕,導致漏水或水壓不足,影響日常生活。早期使用鉛管,也會有慢性鉛中毒的問題。
入住前電檢:多位專家強調,中古屋裝修前務必進行「電檢」,請甲級或乙級有執照的電匠檢查線路是否符合規格,確保安全。
全面更換:建議趁裝修時全面更新水管與電線,特別是隱藏在牆內或天花板內的線路,避免日後問題難以處理。省力的水電汰換會選擇明管更新,重新拉水電管線在牆面上,不再包藏再裝潢或牆體內。
預先規劃:更新時可預留插座位置、隱藏線路,兼顧實用與美觀。若預算有限,可自自行依照屋內區域功能規劃插座,舉例來說,廚房需要規劃專用迴路支援微波爐烤箱等高功率電器,避免跳電。
選擇優質材料:電線材質可選擇如太平洋或華新公司出品的2公釐電線,品質較有保障,即便不懂材質優劣,也可以將用電需求告知設計師或工班,配置適合的材料。
水電管線是中古屋裝修的生命線,直接關係到居住安全與舒適度,花費在這方面的投資絕對值得。
漏水通常是老宅折價,房屋壽命衰變的源頭,處理完備中古屋漏水問題,裝修等同完成一大半,因此漏水最需優先處理,可避免後續壁癌、結構損壞等延伸問題。
中古屋因年久失修,屋頂、窗戶、浴室、廚房等處常有滲水跡象,這些在簽約看屋前多少能看見,不過實際情況是交屋後拆掉隔間裝潢,沒有遮蔽物才能徹底找出漏水問題。漏水還分為外部結構、內部管線兩塊。
驗屋時檢查:在交屋前,務必仔細檢查易漏水區域,如浴室、廚房及外牆。若遇雨季,可在連續下雨後親訪,觀察屋況。
優先修補:交屋後若發現漏水,記得先找出漏水原因,探究是否嚴重影響結構,若不在合約內的瑕疵,可向屋主請求瑕疵擔保,請求復原。局部漏水情況,可用環氧樹脂加固補強,遇到大範圍無法止漏情況時,務必請專業人士處理。
防水設計:裝修時,廚房與浴室應設計3-5%的排水坡度,避免積水導致潮濕與臭味。此外,陽台排水溝也需定期疏濬,以免颱風時期雨水倒灌。過重,人容易生病,東西容易發霉,白天在家要開燈,既浪費電又花錢,問題很多。
裝修中古屋時,許多人希望重新規劃格局以符合生活需求,但結構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老屋最忌結構破壞,主要是建材年限已久,需要更謹慎的評估施工帶來的衝擊。
梁與柱:梁柱是房屋結構的關鍵,絕對不可敲除。若因風水或美觀考量不喜歡梁柱位置,可透過天花板或櫥櫃遮蓋,美化空間同時保留結構完整。
承重牆:承重牆支撐房屋重量,拆除可能導致房屋傾斜或坍塌。早期隔間多用高壓合成木板隔間,容易有蟲蛀或發霉情況,拆除裝修前應諮詢結構技師,確認哪些牆體可拆,哪些不可動。
格局變動限制:專家建議避免大幅變動格局,特別是衛浴與廚房,因為排水管線若未處理好,易造成漏水問題。
小幅調整:若需改變格局,建議選擇非結構牆進行拆除,或以輕隔間代替,降低風險。
結構檢查:裝修前請結構技師評估房屋狀況,尤其注意是否有裂縫、傾斜或鋼筋外露等問題。若裂縫寬度超過2公分或長度達10公分,務必進一步檢查。
中古屋裝修不僅要注重安全,也應提升居住舒適度。通風與環境改善是不可忽視的環節,能讓老房子煥然一新,成為溫馨的安樂窩。
老舊房屋常因設計或年久失修導致空氣不流通,特別是東西向頂樓住宅,若不改善通風,夏季易如蒸籠般悶熱。此外,潮濕環境還可能引發發霉或壁癌問題,影響健康。
座向與採光考量:選擇房屋時,可優先考慮坐南朝北或坐東朝西的格局,爭取更多日照,保持室內乾爽。同時,西邊可加裝隔熱設施,避免西曬過熱。
隔音與氣密性:更換氣密性佳的窗戶,既能防止冬日冷風灌入,也能提升隔音效果,增加居住舒適度。
地板與天花板翻新:選擇耐磨性佳的地磚,並整理天花板內雜亂線路,提升整體美觀與實用性。老宅常有樓地板隔音問題,若在預算範圍內,重鋪磁磚可以加強隔音與承重性。
油漆與磁磚選擇:油漆建議塗刷雙層以上,確保表面平滑無氣泡;磁磚則需挑選厚度與釉燒技術佳的產品,避免日後破損。
防蟲措施:木作家具或天花板應使用防蟲材質,降低蟲蛀機率。
高房價時代買老屋能夠保值,但買房前務必先將交屋後的裝修成本考量進去,如此才不會讓買房成為心理壓力。裝修中古屋並非單純的美化空間,更需重視基礎工程、水電更新、漏水處理、結構安全
文章來源:買中古屋別急著裝潢!先搞懂這5大裝修重點,預算才能花在刀口上
文章來源:買中古屋別急著裝潢!先搞懂這5大裝修重點,預算才能花在刀口上
作者:藍浩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