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即將邁入第30年,內政部近日於立法院舉辦公聽會,提出三大改革方向,並指出將研擬納入「寵物飼養」與「電動車充電樁設置」等現代社區關注議題,打造更完善的社區治理制度。
本篇懶人包帶你一次看懂條例修法重點、改革方向與實際作法!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指出,雖然《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制度已大致完備,但因應高齡化、電動車普及、住戶結構改變等新趨勢,條例內容需與時俱進。以下是三大改革重點與實務推動方向:
結合文化部、衛福部、國發會資源,引進社會照顧與地方創生人力進社區管理。
鼓勵物業公司導入更人性化服務,改善管理冷漠與專業不足問題。
老舊公寓大廈維修經費不足,需有制度性儲備基金機制。
內政部正試算合理儲備比例,未來可望由政府提供對等補助,協助社區應對公設維修需求。
協助老屋辦理環境修繕與安全改善。
將與銀行合作,探索融資機制,解決政府難以全面補助的資源問題。
寵物飼養:現行規定已允許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多數決議禁止飼養寵物,未來將研擬更完善的管理模式,兼顧飼主與社區住戶權益。
電動車充電樁:新建物已須預留充電設備空間,舊大樓則需管委會 2/3 同意,未來將檢討設置門檻與配套,解決消防與電力問題。
推行社區管理人員「防災式訓練」,強化地震、極端氣候應變能力。
制定區權會(住戶代表會)議事規範,提升社區開會效率與透明度。
每年編列 2,000 萬補助地方成立管委會,至今已逾 300 社區受惠。
內政部強調,未來將持續邀請民間、學界與地方共同研修《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建立具彈性又有效的現代社區制度,讓台灣社區能夠在老化、氣候變遷與生活型態轉變下,持續穩健運作。
延伸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