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除了登革熱,近期另一種由蚊子傳播的屈公病(Chikungunya)也受到關注。根據疾病管制署公告,屈公病已被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且近年來在亞洲、美洲與非洲多國快速蔓延。本文帶你了解屈公病的症狀、傳染途徑、潛伏期、流行地區與防蚊防疫方法。
延伸閱讀》氫氟酸是什麼?為什麼又叫化骨水?接觸皮膚會怎樣?不小心碰到氫氟酸怎麼辦?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 與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買房必備知識!👈
屈公病是什麼?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最早於 1952 年在非洲坦尚尼亞被發現,名字源自非洲當地語言,意思是「痛得彎腰的疾病」,描述感染者因嚴重關節痛而彎著身體的模樣。
屈公病傳染方式、潛伏期
- 透過病媒蚊叮咬傳播
- 傳播蚊種包括:白線斑蚊、埃及斑蚊
- 潛伏期:約 2~12 天
- 發病前 2 天至發病後 5 天為病毒血症期,具傳染力
屈公病症狀有哪些?和登革熱哪裡不同?
屈公病初期症狀跟登革熱類似,但最明顯的區別是「長期關節痛」。屈公病潛伏期約 2~12 天,發病前 2 天~發病後 5 天是病毒血症期,具有傳染力。
而大部分感染者會在發病的 3~7 天內出現以下症狀:
- 突發性高燒
- 關節痛或關節炎(常見於手腳小關節、手腕、腳踝)
- 頭痛、噁心、嘔吐、肌肉痠痛、疲倦
- 約半數患者會有皮膚紅疹
屈公病與登革熱的差異:致死率、重症率
一樣是由蚊子傳播的疾病,那麼屈公病跟登革熱差別在哪裡?主要就是「關節痛持續時間」。兩者差異整理如下表:
項目 | 屈公病 | 登革熱 |
---|---|---|
關節痛持續時間 | 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 | 一般為短期,極少長期關節痛 |
病毒傳染期 | 發病前 2 天至發病後 5 天 | 發病前 1 天至退燒後 1~2 天 |
重症與致死率 | 較低,極少死亡 | 可致重症、出血或死亡 |
高風險族群 | 65 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新生兒 | 嬰幼兒、老人、慢性病患者 |
疾管署警告:台灣屈公病創 6 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 2025 年 7 月 23 日表示,全球屈公病疫情持續擴大,累計病例已超過 25 萬例,主要分布於:
- 美洲地區: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
- 亞洲地區:印度(逾 3 萬例)、中國廣東(佛山超過 2,600 例)、澳門
- 印度洋島嶼:模里西斯、法屬留尼旺島
- 歐洲地區:法國(799 境外移入 + 30 本土)、義大利(1 本土)
目前台灣屈公病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截至 2025 年 7 月 22 日共有 15 例,創下近 6 年同期新高,感染國是印尼 13 例、菲律賓與斯里蘭卡各 1 例。
疾管署防治措施
為因應全球屈公病疫情,疾管署已在國際港埠加強屈公病防範宣導及發燒篩檢,並針對入境有症狀或蟲媒傳染病流行地區旅客,執行 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評估、採檢、衛教及提供防蚊液等檢疫措施。
疾管署表示,如果發現疑似個案,後續將由地方衛生單位持續追蹤,並啟動相關防治措施。
疾管署旅遊警示等級
等級 | 國家/地區 |
---|---|
第二級「警示」 *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 |
巴西、法屬留尼旺島 |
第一級「注意」 *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 |
中國廣東、印尼、印度、菲律賓、斯里蘭卡、阿根廷、玻利維亞 |
如何預防屈公病?防蚊是最好的保護
由於目前屈公病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物,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防蚊措施。
疾管署建議民眾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
- 使用合格防蚊液,含有效成分如 DEET、Picaridin 或 IR3535
- 避免清晨與傍晚蚊子活躍時段於戶外逗留
- 清除居家積水容器,防止蚊蟲孳生
- 入境自覺有感染風險,主動通報機場檢疫人員
- 返國後若出現類似症狀,儘速就醫並告知 TOCC
屈公病是什麼?屈公病總結
雖然屈公病致死率不高,但長期關節痛和慢性疲倦對生活品質影響也很大。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果近期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還請密切留意身體狀況,若有本文介紹症狀,建議即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最後也將本文屈公病的重點整理如下表:
屈公病介紹 | 說明 |
---|---|
屈公病是什麼? |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 |
傳播途徑 | 透過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傳播。 |
潛伏期 | 約 2~12 天,發病前 2 天至後 5 天為病毒血症期。 |
屈公病症狀 | 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關節)、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痠痛、約半數會出現皮疹。 |
特徵性症狀 | 部分病患會有長達數週至數月的倦怠與關節痛,甚至無法行動。 |
病程與嚴重性 | 症狀約持續 3~7 天,致死率低,重症不如登革熱嚴重,但高齡與慢性病族群需特別注意。 |
高風險族群 | 新生兒、65 歲以上長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 |
疾管署旅遊警示 | 第二級「警示」:巴西、法屬留尼旺島 第一級「注意」:中國廣東省、印度、印尼、阿根廷、玻利維亞、菲律賓、斯里蘭卡 |
防蚊建議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含 DEET、Picaridin、IR3535 的防蚊液。 |
延伸閱讀》